分享促学习
课程故事是教师观察、分析、解读幼儿的一种途径。2021年7月1日杭州市申花实验幼儿园(师大附校园区)进行了课程故事展示交流活动。各年段教师聚焦特色主题“春”,利用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案例为大家呈现在课程园本化进程的推进中的故事,真实还原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呈现了孩子学习、实践、建构的历程。
小班组主题《春天里》课程故事分享
首先小班组钟皓老师结合主题网络图进行主题脉络行径分享,将整个主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发现·多感官体验,幼儿通过身体发现春天的多样性,充分与自然互动;第二层次——探索·多维度探究,幼儿持续观察、发现、交流植物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的变化;第三层次——创想·多表现体验,幼儿通过歌唱、律动等形式进一步展现春天美景及生命力的体验和认识。
基于主题实施,小二班徐慧老师分享了他们班的课程故事《嗨,番茄!》,分享了班里孩子们在午餐时对番茄蛋汤里的番茄产生了探究兴趣,从而与番茄之间发生的一场邂逅之旅。小二班的老师们在基于观察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顺应孩子的天性上,还与幼儿共同思考“是否给番茄更多的‘爱’能让番茄长得更快”,并根据孩子关于番茄的一系列问题去支持孩子、从而助推其成长。
小四班沈惊晨老师带来课程故事是《护卫彩椒苗》,故事的由来是孩子们发现彩椒苗上有了蚜虫,这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怎么去除蚜虫?在找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也产生了例如“用工具去除蚜虫还会长出来”、“搭建的蚜虫屏障并不牢固”等许多问题,但是孩子们通过思考,找到了使用“瓢虫卵卡”来解决了这些难题,蚜虫被消灭了,彩椒苗上也重新开出了漂亮的小花。
中班组主题《拜访春天》课程故事分享
中班组唐菊妍老师进行主题脉络与实施的分享,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主题开展前期孩子们通过不同感官了解春天的景色、景物,从而知道春天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春天的季节特征,接着中班的幼儿就围绕班树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最后则是让幼儿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创设合适的表现类活动,帮助幼儿表达他们对于春天的感受。
接着中一班周榆老师分享了课程故事《关于一棵树的故事》,详细讲述孩子们探索班树“梨梨”的过程,从孩子们第一次发现发芽的“梨梨”,对梨树产生好奇开始,再到照顾生病的“梨梨”,老师和幼儿一起探索梨树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尊重孩子的探究欲望,引导孩子讨论和思考,“梨树的特征是什么?”“什么时候能长出梨?”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个个生动的课程故事,一句句专业的解读,再现了幼儿活动的场景,彰显了教师的专业精神,使大家亲眼目睹了课程故事背后蕴藏的精彩。
讨论促成长
分享结束后,杨阳老师抛出两个问题:主题下出现的偶发性事件你是如何捕捉与推进的?它与主题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们思考自己是否在课程故事开展会及时联系到相关的主题目标和内容,是否为幼儿做了哪些方面的经验辅助,通过这些思考,老师们懂得在课程故事的创设中要与主题进行匹配和优化的重要性。
最后孙燕老师给老师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老师在课程中保有热情,能及时捕捉幼儿的行为,下一步老师可以围绕主题目标去梳理以及推进的教育价值的点,促进孩子的发展。
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发现幼儿的发现、惊喜幼儿的惊喜、探究幼儿的探究,追随幼儿的脚步,和幼儿一起持续探索,满足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通过此次课程故事分享活动,老师们用心体会,在感悟中交流互动,学习让课程真实地发生,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故事”的老师。
杭州市申花实验幼儿园(师大附校园区)通讯组
编辑;周榆
审核:杨阳
202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