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育新校园里的那抹温暖身影

“夤夜寒窗,一灯如豆,温师口传,稚徒心受……”当我们漫步在育新的校园,穿梭于盛开的凌霄花旁,总有一个身影,会让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目光中满是痴迷与敬仰。这个人,就是同学们心中无比温暖的“青姐”——我校生物组教研组长、全国基础教育生涯规划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基础教育生涯规划百强专家。

PART 02.

知识与欢乐共舞的课堂

在吴青老师的课堂上,生命的灵动无处不在,知识与欢乐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伙伴,携手并肩。每一堂课都仿佛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盛宴,既充满趣味,又干货满满。

在“青姐”的课堂里,生物学科早已不是书本上那些枯燥的文字和生硬的必备知识。她巧妙地引导学生,用生命科学的独特视角,去解读生活中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现象:如何从专业角度看待“新冠疫情”,为健康保驾护航;怎样科学饮食与合理“减肥”,塑造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有效防治“遗传病”,关注生命的健康延续;又该如何读懂“验血报告单”,掌握自身的健康密码。这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学科活

同学们纷纷称赞,“青姐”的课堂是“活生生”的课堂,这里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气息。“青姐,感谢您生动有趣的课堂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真正爱上了生物这门课。”“青姐,我特别喜欢您,喜欢您的课,您幽默风趣、引经据典,知识渊博,永远朝气蓬勃。”“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热情,感悟生命的态度。”一句句真挚的祝福,从同学们的心底流出,这里面不仅饱含着对老师深深的敬爱,更是对她卓越教学的至高褒奖。

PART 03.

真批改作背后的深情

“记得那天,我拿着一道生物题去办公室找吴老师。当时,吴老师正坐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我不想打扰她,便静静地站在门口。只见吴老师专注地盯着作业本,左手轻轻按着本子边缘,右手不停地在上面画着对号。突然,她的眉头微微皱起,想必是看到了错误的答案。紧接着,她在本子上认真地写下修改意见,随后轻轻合上本子,放到了一边(我想,明天这个本子的主人一定会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开‘小灶’)。之后,她又拿起一本作业本,打开仔细看了一会儿,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是一位学生在成长周中对吴青老师的细致描写,而这,也是她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注批改

吴青老师始终秉持着对每一位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精心筛选作业题,并合理控制题目数量。这样一来,既为学生减轻了学业负担,又能精准地体现每节课的核心内容。她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她努力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PART 04.

耐心辅导学生的温暖日常

吴青老师的办公桌前,总是围满了前来问问题的学生。“该16号了,来吧。”这样温馨的场景时常上演,学生们亲切地将其称为“生物专家门诊”。“因为特别喜欢青姐,我们都热衷于刷生物题,只要有了问题,就迫不及待地想来青姐这里‘沐浴春风’。”随着来问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便有了这颇具特色的“专家门诊”。

每天,无论夜幕多深,吴青老师总会坚持为学生答疑,直到最后一个学生满意离开。“做错题没关系,我们一起解决就是了。哪怕错得多也不要紧,有我在呢!”她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用温暖而坚定的话语鼓励学生攻克一道道难题。她就像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耐心辅导


“关注每一位学生,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坚强后盾”,这一直是吴青老师坚定不移的教学信念。尤其是做好尖子生和临界生的辅导工作,更是她心中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要能找到我,不论是在教室、办公室,还是楼梯上,我都会及时为你们解决问题。”她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辅导学生,“专家门诊”与“时间碎片”辅导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她辅导学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甚至在周末和假期,她也会通过微信等方式,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这些年来,在吴青老师的辛勤付出下,她所教的学生成绩优异,收获满满。

教育的核心,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是无尽的爱,而爱,是有温度的。千言万语,也难以诉说尽吴青老师对学生的爱,道不完她的好。她是真正的师者,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在凌霄花下,有这样一个人,如清泉般,缓缓涌入学生的心田;如暖阳般,温暖着你我的岁月。

说明: 微信图片_20250410154600.jpg

吴青 师简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全国K12基础教育生涯教育研究院(高中段)特聘研究员、全国K12基础教育生涯规划百强专家。校学生事务发展中心副主任,生物组教研组长。被评为“拱墅区最有温度课堂教师”荣誉称号。

曾获市级高考命题比赛一等奖2次、市级板书设计比二等奖1次、开设市级示范课2次,指导学生获浙江省高中生物联赛市级二等奖、三等奖数人。撰写论文12篇,其中1篇被CSSCI期刊录用,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参与主持省级、区级课题2项。参与1部教育部重点教材编写工作。曾担任《5年高考3年模拟——生物》副主编工作。2014年赴台湾参加中学科学教育交流并做报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