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的时候,物理卷子发下来,那“56的大红数字,就跟一把冰碴子做的锥子似的,地一下扎进我心里。我捏着卷子,傻愣愣地站在走廊尽头,冷风呼呼地吹,梧桐叶子在脚边打着旋儿。我当时那心里啊,就跟掉进了大雾里似的,迷茫得不行:就这分数,还咋去高考啊?我哪能想到啊,这张不及格的卷子,后来竟成了我鲤鱼跳龙门的起跳点。更没想到,在罗涛老师的一番点拨和指导下,我的物理成绩就像雨后春笋似的,蹭蹭往上涨,最后在首考的时候,直接拿了个年级第一,可把我牛坏了!

说明: 微信图片_20250417181906.jpg

▲杭天华同学

谷底扎:物理泥潭里的摸爬

面对这“56的烂摊子,我心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地就冒起来了。可这物理啊,就像个大迷宫,我在里头像只没头苍蝇似的,左冲右突,就是找不到出去的路,成绩也一直在原地踏步,一点儿没进步。

就说运动学单元那些复杂的公式吧,我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全是歪歪扭扭的推导过程,看着都眼晕。还有磁聚焦和磁发散,在我脑袋里搅成了一团乱麻,跟实验室里那堆怎么理都理不顺的导线似的,越想越头疼。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发下来,好家伙,满纸的红叉叉,就好像在那儿无情地嘲笑我:你这努力啊,都是白搭!就连最基础的电路分析题,都能把我折磨得在台灯下坐一整晚,啥思路都没有。

我能想到的笨办法都试了个遍:公式抄了三十遍,错题集堆得都快有半尺高了,甚至还偷偷把物理公式写在橡皮上带进考场。结果呢,到了月考,看着试卷上那些好像见过的题目,我的大脑瞬间就像短路的电路板,各种知识碎片在记忆里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可就是没办法串成一条完整的思路,真是欲哭无泪啊!

说明: 微信图片_20250417181859.jpg

杭天华同学成绩优异是高三年级的领军人物

明灯引路:思维导图照亮迷途

转机出现在一个秋雨淅淅沥沥的午后。罗涛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既没批评我,也没跟我唠唠叨叨地说教,就轻轻抽出我的月考卷。他指着被我涂涂改改得面目全非的答题区,慢悠悠地说:你看这道电磁感应题,其实你这思考方向是对的,就是被那些多余的变量给带跑偏了。

说着,他手里那支红色圆珠笔就在草稿纸上欢快地跳舞,三两下就把复杂得要命的物理情境,拆解成了简单易懂的模型。

说明: 微信图片_20250417173953.png

罗涛老师总是能把难题讲得简单又生动

从那以后,每周三的午休时间,罗老师那张摆满了各种教具的办公桌,就成了我的秘密特训基地罗老师自创的物理思维导图,可真是让我一下子开了窍。他把力学比作房子的地基,说电磁学就像是钢筋骨架,能量守恒定律呢,则是贯穿整栋楼的承重墙等我终于明白物理可不是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搭建起自己的认知框架时,就好像在那片混乱的公式森林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个明晃晃的路标,一下子就有方向了。

说明: 微信图片_20250417173949.png

之法:错题精析筑牢根基

在罗老师的建议下,我搞了个错题进化手册。这可跟普通的错题本不一样,每道题旁边都得标清楚思维断点:到底是模型没构建对?公式用错了?还是单位换算的时候粗心大意了?每周补习的时候,这些标注就成了我们讨论的线索罗老师还教我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把知识盲区标出来,这样复习的时候,那些重点难点就像长了眼睛似的,自动跳到我眼前。

说明: 微信图片_20250417173919.png

罗涛老师的课堂幽默而不失严谨

最让我忘不了的,是备战期末考的那个雨夜。为了帮我搞定一直都很薄弱的交流电模块,罗老师专门找来了物理器材。当屏幕上的正弦波形随着我们调整的频率跳动起来的时候,那些以前觉得特别抽象的相位差、有效值概念,一下子就变得鲜活起来,好像伸手就能摸到似的。那天从实验室出来,路灯下的雨水映着星星的光,亮晶晶的,而我心里的物理世界,也像是被点亮了无数盏明灯,一下子敞亮了。

说明: 微信图片_20250417174006.jpg

往届学生与罗涛老师的合影

顶时刻:首考冠,星光相伴

站在期末考场上,展开物理试卷的那一刻,我手指尖的颤抖早就变成了下笔如有神的笃定。当首考成绩出来,看到自己竟然拿了年级第一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才明白,这一路的跨越,里头凝结了罗老师多少智慧的点拨和耐心的陪伴啊。

说明: 微信图片_20250418070242.jpg

杭天华同学

那些在罗老师办公室度过的午休时光,那些画满了箭头的思维导图,还有在示波器前恍然大悟的一个个瞬间,都成了我人生道路上永不熄灭的灯塔。这次逆袭的背后,是一位老师用他的专业知识和满满的爱心,编织成一对有力的翅膀,把我这只迷失方向的雏鸟,稳稳地托起来,飞过了物理这座高山

说明: 微信图片_20250417173958.jpg

罗老师不光教会了我做题的技巧,更给了我面对困难时抽丝剥茧的勇气,让我知道,不管干啥,都得先找准方向。只要方向对了,路走对了,物理这座大山肯定能征服,那山顶上的无限风光,咱也能痛痛快快地欣赏个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