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育新高中的校园里,有一位自带光芒的人物——汤井棠老师。他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读不厌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篇章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初次听闻汤老师,是在高二开学前,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新换的英语老师,有人说他是年级组长,肯定特别严肃。这让我心中有些忐忑,脑海中浮现出一位板着脸、不苟言笑的老学究形象。

说明: 微信图片_20250423081331.jpg

在那个洒满阳光的清晨,汤老师终于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中等身材,微微发福的肚子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可爱,脑袋圆滚滚的,像颗充满智慧的橄榄球,活脱脱一个会说话的不倒翁,这便是全淑绮同学口中的圆滚滚先生。他的脸上挂着深深的皱纹,仿佛每一道都刻着岁月的痕迹,眼神锐利,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正如张语瞳同学描述的那样,让人不敢轻易靠近。

然而,真正吸引我的,是他在黑板上留下的痕迹。他拿起粉笔,轻轻一转手腕,一行行秀气的英文便流畅地出现在黑板上,那字体,工整又不失灵动,仿佛每一个字母都在跳跃、在歌唱。紧接着,他又写下中文,同样赏心悦目。无论是英文字还是中文字,都像是出自大师之手,令人赏心悦目。我瞬间被这一手好字所吸引,心想:这位老师不简单。

说明: 微信图片_20250423081317.jpg

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对汤老师的认识也逐渐改变。汤老师的课堂,用黎海霞同学的话说,就是sir的课堂是欢乐与知识的海洋。原本枯燥的语法知识,经他妙语连珠的讲解,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他讲语法时,会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让我们轻松理解那些复杂的规则。有一次讲虚拟语气,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就能自由自在地飞啦,但可惜我不是,这就是虚拟语气哦!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哄堂大笑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知识点。

他的英语发音纯正得如同带着我们穿梭于英美街头。有一回,他模仿英国人说话,那腔调,那神态,简直惟妙惟肖,我们仿佛置身于伦敦的街头巷尾。可有趣的是,他的中文有时却显得有些绕口,自己说着说着也忍不住笑起来。而且,他就像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能随口讲出许多国外的风土人情,从伦敦大本钟的历史,到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壮美风光,把我们对英语世界的好奇一下子拉满。

说明: 微信图片_20250423081322.jpg

汤老师不仅在知识传授上有一手,在关心学生方面更是无微不至。有段时间,我英语学习遇到了瓶颈,成绩总是上不去,心情十分低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去找汤老师谈心。他正坐在办公桌前,面前堆满了教案和作业。看到我进来,他放下手中的笔,微笑着招呼我坐下,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

我支支吾吾地说出了自己的困扰,他认真地听着,不时点点头,眼神中充满了鼓励。等我说完,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拿起一支笔,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表,开始耐心地帮我分析问题。他从单词积累、语法掌握到阅读技巧、写作思路,一一为我剖析,每一个要点都讲解得十分细致。他说:英语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不要着急,一步一个脚印,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进步。

他还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学习英语的经历,说自己也曾遇到过困难,但通过不断努力和总结方法,最终克服了难关。他的故事让我深受鼓舞,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在他的帮助下,我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英语成绩也逐渐提高。

说明: 微信图片_20250423081936.jpg

汤老师批改作业的认真程度,更是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每次作业发下来,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批注。他会将我们的拼写、语法错误一一在旁边批注改正,还会写下详细的评语,指出我们的优点和不足,鼓励我们继续努力。罗静怡同学说:每当我们作业做得有些差劲时,他总说你们写作业的时间还不到我批改作业的时间”确实,汤老师对待我们的作业,就像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不容许有丝毫马虎。

他不仅关注我们的学习,还关心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和父母闹了矛盾,心情很低落。汤老师发现后,主动找这位同学聊天,耐心地倾听他的烦恼,然后用温暖的话语开导他,教他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在汤老师的帮助下,这位同学和父母的关系得到了改善,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

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汤老师就像一个“大家长”,时刻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他常常来往在各个班级,提醒我们:“要开始早读了”,又或是在检查班级事务时提醒我们:“头发该剪了”。课前,他会早早地拿着课本和茶杯来到教室,笑着注视着同学们的嬉笑打闹,有时还会参与我们的话题,完全没有老师的架子,更像是我们的知心好友。

汤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他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我们自己思考和探索。他鼓励我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我们的想法有些幼稚或错误,他也不会批评,而是耐心地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他常说:“学习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要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在汤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的英语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但他对我们的要求从未放松,无论是作业的质量还是课后的订正,哪怕是最基本的单词背诵,他都会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我们。他常说:“平时的练习当考试对待,考试当练习对待。”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我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待学习也更加认真和专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尺的台,不尽斐然文采;不盈足寸的粉笔,写不尽呕心血。就像一位默默耕耘的夫,在教育的片土地上,辛勤地播种、施肥、水,期待着我们这些幼苗茁壮成,成参天大。他用自己的实际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学生的关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