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的浪潮与教育相遇,课堂便有了无限可能。近日“田野”成长工作室、吴小美教师成长工作室、严政建书法工作室和“四向”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联合举办一场主题为"AI助力教学"的培训。

本次活动邀请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信息科技教研员李伟老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题,为大家揭开了AI赋能教育的神秘面纱。

在这场充满未来感的分享中,大家见证了AI如何化身教学设计的"智慧笔"——DeepSeek将说课思路瞬间转化为完整教案;体验了AI作为课堂呈现的"魔术手",清影AI和Gatekeep让教学视频与动画制作变得触手可及;更领略了智谱清言在PPT创作中的"点金术"。特别令人惊艳的是Kimi的"提示词专家"功能,犹如一位教学设计的"数字军师",而扣子平台的智能体创作则打开了"私人定制"教学助手的新视界。这些闪耀着科技光芒的教学工具,正在重新定义教育的可能性,让创意教学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与精彩。


当AI的智慧火花碰撞教育的深耕细作,教学的边界正在被不断拓展。李伟老师的讲座为老师们开启了一场关于未来教学的深度对话——从AI工具的理论认知到学科教学的创新实践。这不仅是一次技能培训,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新之旅。未来已来,期待每位教师都能在这场教育智能化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新路径,让科技真正为教学赋能,为学生成长助力!


学员培训体会


运河幼儿园 竺奕霖:有幸聆听李伟老师关于前沿人工智能应用工具的讲座,让我对AI领域有了全新认知。DeepSeek凭借强大的信息检索与数据分析能力,不仅能快速定位学术研究所需的海量资料,辅助构建学术思路,还能在编程过程中智能分析代码逻辑、解决技术难点,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Kimi则以卓越的长文本处理能力令人惊叹,200万字的文本分析、归纳总结,为研究带来了便利。而橙篇聚焦教育领域,其智能生成教学内容、个性化辅导的优势,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方向。此次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各行业工作模式。未来,我将积极探索这些工具的更多功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与学习中。


欣禾幼儿园 程欣雅:此次AI助力教学培训,从生成式AI的原理到多样应用,让我收获满满。这不仅让我思考如何用人工智能优化幼儿教学,如利用图像生成让知识直观化。更重要的是,启发了我实现从单纯的人工智能应用者向创造者转变。我可以尝试整合工具,基于教学需求探索创造智能教学流程,挖掘生成式AI在个性化教学、拓展学习资源等方面的潜力,真正让前沿科技赋能教育,助力幼儿成长。


胜蓝实验小学 徐雅飞:有幸聆听了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的讲座,我深感技术革新为教育领域注入新活力。杭州市信息科技教研员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AI工具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个性化辅导,令我大受启示!作为一线教师,我更加明确技术应服务于教育本质的定位。AI不是替代教师的工具,而是放大教学效能的助手。未来我将尝试将AI生成的互动案例融入课堂,同时保持对教学设计的自主把控,在技术赋能中坚守教育温度,让智能工具真正成为点燃学生数学兴趣的火种。


欣禾幼儿园 胡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教案、收集教学素材、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等。李伟老师提到的人工智能在信息采集方面的应用,让我看到了曙光。比如,当我们想要开展一个关于“春天”的主题活动时,人工智能可以迅速为我们提供各种与春天相关的图片、故事、音乐和手工材料建议,让我们能够更高效地整合资源,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期待能够将这些人工智能工具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我相信,有了人工智能的助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教育中的各种挑战,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胜蓝实验小学 章婷:从这场讲座中,我深刻感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教学带来的创新活力。其中“AI玩转数学课堂”的案例,让我意识到通过大模型游戏能巧妙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将抽象概念转化为趣味互动。陶姝含老师分享的课堂互动小程序也让我眼前一亮,未来想尝试将这类工具融入课堂,让练习更高效、反馈更即时。技术赋能教育能让我们能更聚焦于学生的个性化引导,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智慧课堂。期待我能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让人工智能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得力助手!



供稿:吴林富“田野”成长工作室

吴小美教师成长工作室

严政建书法工作室

裘晶晶“四向”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

审核:区教育研究院 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