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下午,拱墅区小学数学“以高阶任务助推学科实践”主题研讨暨跨学科主题学习课例研讨活动在杭州上海世外学校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特邀浙江大学教授刘徽、浙江省特级教师林文伟指导,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孙钰红、STEM教育研究员卢夏萍参加活动;来自舟山南海实验小学、杭州市长河小学等学校教师受邀参加活动;拱墅区各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和一、四年级数学老师、拱墅区跨学科主题学习基地学校的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共300余位共同探讨数学教学创新之路。

校长致辞:教育创新需要实践沃土

活动伊始,杭州上海世外学校校长陈民仙致欢迎辞。她表示:“感谢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对世外教育实践的信任和肯定,学校始终践行“让学习真实发生”的理念。今天的研讨活动,既是对区域课改方向的积极响应,也能为未来课堂的变革锚定方向。

课堂展示:真实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在课例展示环节,杭州上海世外学校张建淼老师与4D班学生带来了《幸运掷一掷》一课,将概率知识与游戏设计巧妙结合。在三个学习任务不断推进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进阶,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感悟可能性、在数学推理中理解可能性、在设计创作中运用可能性,三个层层递进的高阶任务,让学生对可能性的学习逐渐走向深刻。课堂中,张老师还运用信息技术、Deepseek模拟等,赋予课堂新的生命力。

随后,由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的许琳和409班的孩子共同呈现跨学科实践课《三角形的认识》。课上学生们化身“小小工程师”,通过设计、验证、探索三角形稳定性背后的数学本质与生活智慧。从“如何加固摇晃的画框?”为真实问题导入,学生经历绘制设计图,验证方案,在动手操作中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搭建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感悟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再回到生活,用三角形原理解决现实问题。将课堂延伸至建筑学、美学、自然等领域,在交流中深化对“稳定性”的多维度理解。

观点分享:任务设计的智慧碰撞

在观点分享环节,杭州上海世外学校数学首席教师张园以《幸运掷一掷》为例,分享高阶任务设计的思考。她提出,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拥有真发现,学会真表达。高阶任务设计是思维的脚手架,更是学生实践的导航仪。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叶婉贞老师则结合《三角形的认识》,剖析这节课设计高阶任务的三次迭代,阐述了如何通过“真实情境、实践探索、深度关联”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专业引领:高位指导指明方向

浙江大学教授刘徽对活动进行专业点评。她高度肯定两节课例在“高阶任务”、“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方面的探索,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性问题的情境下,以高阶任务为驱动,在学科实践中进行思+行,做好思维的体操,让跨学科学习自然而然发生。

拱墅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孙钰红老师从区域实践角度提出建议,第一要深刻把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跨学科能力的融合点,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机结合;第二要设计梯度递进的任务链,从学科拓展型逐步过渡到综合探究型,形成情境感知-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实践验证的完整闭环;第三要建立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既关注数学思维品质,又考察跨学科应用能力。

活动总结:协同推进共创未来

活动最后,拱墅区STEM教育研究员卢夏萍作总结发言。她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关注“学生生长”,从“高阶任务承载”、“有效活动支持”两个方面促进“学科生长”。卢老师提出“区域协同,多径并进,校本实践”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路径,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本次研讨活动充分展现拱墅区在深化课程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通过高阶任务设计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更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交流平台。未来,拱墅教育人将继续以实践创新为引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肖怡莲 摄影:王博慧

审核:孙钰红、卢夏萍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202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