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幼儿的行为及习惯培养
孩子一进入幼儿园是从家庭的个体活动走向集体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孩子开始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这是孩子生活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使孩子感到孤单、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担心、恐惧的心里。如孩子哭闹、逃跑、不吃饭、不午睡等。根据这些年的工作观察发现,新入园幼儿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依恋亲人,哭吵不止
有些孩子由于过分依赖亲人与家庭,所以不愿意入园。有的一离开家门,就一路挣扎或哭闹;有的在园内吃饭、午睡或遇到其他困难时就会哭闹;还有一部分孩子入园后已安定了,但是过了一个星期天后又哭闹,幼儿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家长过分爱护、关心孩子。对待这类孩子,家长的头脑要冷静,行为上要理智。在情感方面,一段时间应与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孩子一送进幼儿园后无论怎样依赖亲人,纠缠哭闹,家长都应坚决、果断离开幼儿园,并且坚持每天按时接送孩子,而教师则应在生活方面亲多关心、照顾好这类孩子,使其在幼儿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把孩子依赖家庭的情感转移到幼儿园来。
二、独立孤坐、态度淡漠
有的孩子入园后,不说话,不活动,一个人孤坐在椅子上,和邻近的小朋友也不交往,态度淡漠,甚至连教师组织的活动也不愿参加。孩子形成这种行为的原因,除了过度迷恋家庭和家长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对新环境、新活动及新伙伴等缺乏兴趣。所以家长在逐渐减少对孩子照顾的同时,应与教师配合,通过各种形式,如带孩子参加幼儿园,诱导孩子参加幼儿园游戏及比赛活动,组织幼儿做一些简单、有趣的事情,以激发培养孩子对幼儿园这一新环境中的人、物、事的兴趣,以及爱幼儿园的情感。
三、离开集体、单独活动
有的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并不胆怯,一到班上就能自己活动。但是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他们就不愿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入园前与人交往甚少,在家庭中已形成单独活动的习惯,入园后虽然身在集体中,却难以与班里的小朋友交往。针对这一问题,家长应为孩子多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多带孩子到亲朋好友、邻居家串门、找相邻的孩子等。教师应尽量组织一些有趣的集体活动,让这类孩子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和互相熟悉、了解。有意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等。
四、情绪紧张,念叨回家
有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并不哭闹,但是情绪压抑紧张,一到幼儿园就念叨家长,重复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不听教师的指导,也无心参加游戏或其他活动。这些幼儿往往平时比较胆怯,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家长应多带孩子到人多热闹的场合走一走,尽量为孩子创造机会,玩一些大型玩具及各种活动,以提高孩子的胆量与适应能力。同时应根据老师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大小便能力、饮食能力、独立穿脱衣服能力、自我安全保护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亲切、热情地接待,和蔼的谈话,有趣的游戏活动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解除孩子的紧张心里。
五、任性专横,不顾别人
这类孩子喜欢入园,但在集体活动中,处处要占上风,在游戏中独占玩具、强要争先、不顾别人、对其他孩子不懂得谦让,一切都得随着他,否则就抢夺推搡,遇到强手不能达到目的,往往引起撕打、耍赖、嚎哭或者向老师哭诉。这类幼儿行为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家长的过分溺爱的结果,也是孩子任性、执拗、“自我为中心”行为的具体表现。对此家长应及时纠正以往对孩子的行为态度,在日常生活等方面应严格要求孩子,使孩子明白幼儿园与家庭不同的道理,教师应加强这类孩子行为准则的教育,改变幼儿“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行为,以及与小朋友平等友好相处的习惯。
六、行为散漫,自由随便
有些孩子在家中没有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入园后行为散漫、随便。如老师讲故事时,不懂得安静倾听、随便离开座位。活动中推挤别的孩子、随便说话,游戏时不听从安排到处闯闹或乱丢玩具,不知道收拾,甚至把玩具带回家中。对待这种孩子,家长应该利用吃饭、睡觉前后;游园、上街及做客等日常活动,加强其行为规范、纪律的教育,使幼儿做事有始有终,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与自我行为控制能力。教师只要耐心指导,并善于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用三面教育的方法,启迪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切忌冷眼相看或采取处罚的方法对待孩子。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使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做好新入园幼儿的适应工作,也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怎样才能尽快使幼儿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家长、幼儿入园前的心里准备工作
及时召开家长会,首先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一日作息时间。对家长提出有关教育子女方面具体要求,如教幼儿学说普通话,坚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良好的习惯,放手让幼儿独立吃饭、自己大小便,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每天坚持午睡等。给幼儿讲有关幼儿园环境及有趣的事,以引起幼儿对幼儿园的想往。这样不仅缩短了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而且使幼儿对幼儿园有了一定间接经验,激发幼儿入园的愿望。
二、合理安排幼儿入园之初的活动,使幼儿真正感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首先,老师要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暖的爱抚来打动孩子的心,引起幼儿愉悦情绪的反应,尽快使孩子们把对家长的依恋迁移到自己身上来。曾有这样一例,班上有个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上厕所不会脱裤子,吃饭要人喂。入园第一天就把裤子尿湿了。于是我尽快记住了孩子的乳名,时不时的提醒孩子,我帮他脱裤子、喂饭。于是这个孩子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我,寸步不离。老师的关心、体贴会使孩子的心理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把老师当作陌生环境的保护着,从而减轻刚入园的“分离焦虑”。再者,要根据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组织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幼儿,分散幼儿“想妈妈、想家”的注意力。幼儿的好奇心强,注意力的持久性差,老师要善于用有趣的游戏活动、图书、新颖的玩具来吸引幼儿,不要只是一味哄劝个别哭闹严重的孩子而忽视其他孩子。那样会使本来没哭闹得孩子失去感情寄托受到冷落而跟着哭喊起来,善于用部分哭闹轻的孩子来带动哭闹严重的孩子参加到游戏活动中来。如组织他们玩大型玩具、滑滑梯、转转椅、做些简单的游戏活动等,使那些哭闹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参加到活动中去。有的孩子一下子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安排,不愿意午睡,期望家长早点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幼儿的午睡,个别幼儿的活动量大、或者哭闹严重,中午已经很累了,可以安排他们睡觉。但是个别极不情愿午睡,一到午睡就哭闹这样的孩子可以带他们玩一玩,待情绪基本稳定后再哄他们入睡。这样能减轻了幼儿在园的痛苦体验,会使他们的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发展,充分地信任、依恋老师。
三、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家长工作,融洽与家长关系,使家长能与教师密切配合
家长把幼儿送到新的环境,心理上也不适应。有的家长怀疑教师的态度及方法,担心孩子的生活起居;有的家长坐在那儿陪孩子说话、玩玩具、或者把孩子抱在怀里迟迟不肯离去;还有的家长虽然出了教室,却在玻璃窗前不停地张望,孩子一旦发现,便会哭着跑出去找爸爸、妈妈;还有的家长还时不时的到幼儿园看孩子,致使孩子产生新的期待感而坐立不安,时常到门口张望,影响其他孩子的情绪。这时教师必须用自身行动来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每天热情主动地与家长交谈孩子在园的情况。哪怕是孩子吃饭、睡觉等方面的问题。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一些趣事。教师悉心照料幼儿,家长会从自己孩子的口中得到反馈,从而信任老师,会使双方教育的力量相互补充,得到强化。还有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使家长更加放心把孩子教到老师的手中。
幼儿初入园是幼儿走向集体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形成外界社会第一印象时期。我们必须比日常工作付出更多耐心与爱心,悉心照料每一位幼儿,使幼儿顺利地度过这人生的第一转折,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他们幼小心灵里留下美好的印象,为他们顺利度过以后的重大人生转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申花保健室
2015年10月